[切换城市]
注册 登录
年终回顾与展望系列之三 失业族觅第二春难 咬牙苦撑
2011年进入尾声,展望2012年经济,人们仍持保守态度,加州数十万递送履历表的失业族,对新年充满迷惘,华裔不乏收拾行囊回归母国寻觅机会者。

联邦劳工部日前公布数据,11月全美45州失业率下降,包括就业情况严峻的加州,失业率仍达11.3﹪,全美第二高,但却是2009年5月以来最低,且低于上个月的11.7﹪。据加州就业发展局(EDD)上周五的数据,加州单月增加6600个职缺,而从1月至今,共计增加21万1000个工作机会。

至于2012年,华尔街日报预估全美每个月可望增加19万个职缺,到11月时失业率为7.7﹪。洛加大安德森经济学院预测加州失业率为11.6﹪,与2011年数据相差不远。代表亟欲寻求工作的失业族仍旧悲观。

两年多前离开亏损的公司,35岁林家傅仍与尔湾的父母同住。拥有设计学历与工程背景的他,申领失业救济金两年。他说:「失去工作的前半年,每天为履历表、面试忙得焦头烂额,如今一切顺应天命,等待时来运转。」

今年初飞往台湾故乡度假,有意为前途找「灵感」,但显然没发生作用。他坦言,周边相同的高学历失业族不少,大家很会挖苦自己找乐趣,父母也不愿施加压力,因为问题出在大环境。

曾任高阶主管,林家傅每两周收到的救济金达1800元,加上是单身,因此无经济困难,并不算「啃老族」。但曾任高科技企业经理的已婚失业族杨国伦却有不同遭遇。

杨国伦2001年因网路泡沫化失业,领了一年救济金。2008年50岁时又被裁员,待业足足一年半,直到2011年才找到新工作。回顾那段日子,他说,是酸甜苦辣、既失去又获得。已婚的他育有二子,失业时大儿子高中、小儿子初中,尽管妻子仍有工作,但每个月失去一半以上收入,对全家打击很大。

「我曾考虑卖屋远走他乡,但碍于两子不愿离开,所以夫妻咬牙苦撑。」他说,每两周900元的失业救济金无法养一家四口,拥有电子工程硕士学历的他干过机场接送、吉他教学、外文翻译等临时工,透过琐碎的额外收入维持家计。同时,家中生活用品、电器、汽车能修的修,尽可能不换新,逢年过节的大餐、礼物都取消。

印象最深刻的,是有次机场接送被大陆游客以「司机、师傅」相称。曾任科技业部门经理,如今却拎着游客的行李箱开车门、领小费,内心五味杂陈,幸而家人给予体谅并未责难,且两个孩子很节俭,自己打零工买游戏机、买手机,而非向父母伸手要钱,是失业期间的收穫。不过,看着经济如此严苛,他也担忧两子「毕业等于失业」,成为返家投靠的啃老族。

杨国伦坦承年纪已长,若再一次裁员恐怕没机会找到新跑道。他说,两次裁员与没安全感的生活,让他对财务开销更谨慎,且已着手准备副业第二春。今年59岁的廖先生,裁员后毅然决然于耳顺之年闯业,寻求东山再起。

原在印刷公司任部门主管的廖先生,在60岁前夕收到裁员通知,过起领救济金的生活。或许子女已独立无负担,他与妻子两人先飞往中国大陆游山玩水,返美后投资台湾亲戚开的名产食品店。

「我这年纪不太可能找到工作,微薄收入可过日子就好。」他很安慰子女成器,两夫妻虽无固定收入,但手上积蓄仍可撑一阵子。接下来,他期望投资生意能有回报,对明年重返职场已不抱希望。

在美的移民下一代前途,也有家长脑筋转得快,仗着与中港台同文同种,提早在海外布局。陈敏祥华盛顿州大毕业后,在父母安排下返台深造拿学位,之后在西雅图上班时值不景气遭裁员,足足在家待业一年。幸而在台湾的同学人脉起作用,于台北的软体公司替他物色行销主任职位,虽薪水福利比不上美国,却可填补工作资历空白,留台等待返美的机会。

失业窘境不仅重挫华裔,主流社会子弟也深陷其中。拒绝透露姓名的美国女子Teena ,26岁已经待业一年半,过去担任基层工作的她,每两周仅领300元失业救济金,根本无法维持生活。为此,学习诸多节俭生活的窍门,尽量压低开销。

这段期间,Teena一方面返校攻读学位,同时也在外寻觅兼职工,包括照顾復健中心的老人、公司助理等,但这些仍不足以让她在加州生存。「我做好长期抗战准备,毕业后会搬回故乡南达科他州与父母住,一样是领失业救济金,我在那里过得比较舒服。」(明日续)

友情提示:如果你不能从搜索中得到你要的信息,可以到我们论坛里发帖子求助,我们是北美专业的华人社区,有许多专业的律师,会计师等各方面人才。你发的求助帖子我们会在48小时以内尽力帮你解答。
马上进入 北美同城论坛